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2)》),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纲领性文件。10月23日,正值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和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以“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文汇科技创新沙龙,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意见(2022)》文件精髓,积极探索新时代上海科普工作发展的新思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原院长王建平、我会秘书长杨耀武共同主持会议,我会副理事长、上海社科院汪怿研究员出席并致辞。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原所长李健民做主题报告;中科院上海分院科普处处长章文峻、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长海医院麻醉科副主任薄禄龙、上海市科委人才处尤薪皓以及我会科普专委会秘书长兼副主任张仁开等专家发表了精彩见解。市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我会理事兼科普专委会主任江世亮代表沙龙主办承办方做总结发言。
汪怿副理事长在致辞中说道:这次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级标题进行专章论述,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进行推进。科普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本领、培育创新人才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另一个层面,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科普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扮演着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未来实力的重大责任。希望通过这个沙龙,在听取各位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我们能在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方面形成一些重要共识,为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建设作出科普人的贡献。
李健民在《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谱写上海科普发展新篇章——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中,对近20多年来上海科普工作做了简要回顾,指出上海是全国科普发展的新理念策源地、新实践示范地,也是全国科普事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领先全国,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24.30%,居全国第一。
李健民认为,与199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相比,最近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具有“5个更加突出”的特点:更加突出价值引领,更加突出融合融通,更加突出能力建设,更加突出社会参与,更加突出国际视野。理解《意见(2022)》,要把握好大科普、大格局、大协同、高质量四个关键词。在新时代,上海的科普工作要善于战略思考、敢于先行先试、巧于统筹协调、精于执行见效。这其中有四个切入点,一是融合,注重科普和创新融合、不同区域的融合,以及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的融合;二是拓展,包括科普对象的拓展,科普队伍的拓展,新技术、新产业领域科普的拓展;三是提质,提升科普投入质量,强化科普人才素质,加强科普工作规律和理论研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四是增效,提升科普工作的社会效果,培育一批有显示度的品牌。
在专家研讨互动环节,章文峻建议,科普形式要与时俱进,科普教育宣传内容要调整。如我们在宣传科学家精神时,不能总讲老科学家甘于清贫、甘于困苦,而是要强调科学研究不仅有意义也很有趣,科学家也享有优厚的待遇,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00后、10后从事科学研究。
李赣总结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科技传播经验,认为科普活动要和大媒体强强联手,培育自己的粉丝,提升科普活动的效益。另一方面,要重视科普人才的培养,加强相关政策和项目的支持,把科普纳入职称考核指标等。
薄禄龙结合自身15年的医学科普作家经历谈到从事医学科普的困难和挑战:医学类科普很重要但同时又很小众,未被纳入医生评价体系,不会带来额外收益,耽误时间甚至折损精力。这就造成医学科普人才资源不足、高质量科普内容不足、医学科普传播途径不够等问题。薄禄龙建议,应加强科普评价体系和相关机制的建设,提升科普人才质量,吸引更多的优秀医学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在保证专业性和质量的前提下,让医学科普更生动、更通俗。
我会科普专委会秘书长兼副主任张仁开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的科普,从时代背景、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要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的科普能级,就要打造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相适应的长三角科普共同体,使科普工作更有显示度、科普活动更有影响力、科普受众更有获得感、科普发展更有持续性。他建议,通过规划共同编制、活动共同举办、资源共享和平台共建,明确区域科普一体化模式和机制,促进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共同推进,在长三角内部形成合力,同时向国内国外双向辐射,构建科普大格局。
尤薪皓作为《意见(2022)》起草专班成员,分享了参与《意见》起草的体会和感想。他认为,本次《意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聚焦新时代科普工作“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强化责任,从7个方面回答了对新时代科普工作的要求。一方面,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的引领作用,促进公众理解和认同,形成全社会创新合力;另一方面,发挥科普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新技术应用环境。针对反科学、伪科学、极端思想等错误倾向抬头,以及科普舆论阵地受到的侵蚀现象,《意见》强调要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正确引导科普舆论宣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打击抹黑诋毁和思想侵蚀活动;同时强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让科技工作成为青少年尊崇和向往的职业,加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科普工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基础。